转:UG编程加工的经典资料及拆铜公
型腔铣的进阶应用知识点:参考刀具法,自动IPW法,手动IPW法的应用
教学目的:使学员能够熟练使用行腔铣开粗后对小区域小拐角进行二次开粗清角。
(一) 参考刀具法
A. 参考刀的作用:计算前把刀路加工后的残料 B. 操作方法: 选择合适的刀具加工
选择合适的参考刀来计算残料
C. 计算轨迹: 系统在计算时先计算参考刀加工不到的盲区,再用加工刀走
盲区(残料)的刀路轨迹。
D. 注意事项:
1.通常在加工盲区(残料)的刀路轨迹能够完全包容实际盲区(残料)范围,所以我们在选参考刀的时候必须要大于 前把加工刀直径的5-10%。
2.二次开粗时余量需大于开粗的余量,以确保安全及减少乱刀注:切削模式使用跟随部件,非切削为圆弧进退。
E. 操作流程:
1.创建型腔铣刀路,或直接复制上一把开粗刀路。
2.选择合适的小刀用于二次开粗.(建议刀半径不要小于残料厚度)。
3. 创建参考刀具用于计算残料范围.路径:切削参数→空间范围→参考刀具注意:参考刀应比前一把实际开粗刀直径大5%-10%
4. 切削模式使用跟随部件,特殊情况除外
5. 余量设置:需大于前把开粗的余量。
6. 非切削移动为圆弧进退,特殊情况除外
二)自动IPW法
A. IPW是中文(使用中的工件)的简称
B. 计算原理:是在生成刀路时虽计算上一个刀路几何体的加工残料,所以与上把刀路有关联,且两把刀路虽在一个几何体下,这种方法也能精确计算残料。
C. 优点:操作方便,计算精确,容易上手。
D. 缺点:与前面刀路有关联,不易修改,前面刀路若改动,则自动IPW需重新生成。
E.操作流程:
1. 创建型腔铣刀路,或直接复制上一把开粗刀路。
2. 选择合适的小刀用于二次开粗.建议刀半径不要小于残料厚度。
3. 创建自动IPW用于计算残料范围。
4. 切削模式使用跟随部件,特殊情况除外
5. 余量设置:需大于前把开粗的余量。
6. 非切削移动为圆弧进出,特殊情况除外
(三)手动IPW法
A. 涵义:意思是用上把开粗刀路模拟后生成一个半成品的毛坯,然后我们在二次开粗时使用生成的半成品毛坯来做加工前的毛坯。
B. 优点.与上把刀路无关联,能精确计算要加工的残料。
C. 缺点.操作比较麻烦,需要生成毛坯来做参考。
D. 操作流程:
1.生成半成品毛坯(IPW)
①确认开粗刀路
②2D动态
③生成IPW选粗糙中等
④将IPW保存为组件√上
⑤播放结束后选择创建
⑥移至图层
2.创建型腔铣刀路,或直接复制上一把开粗刀路。
3.几何体使用坐标系 指定部件选择加工图形指定毛坯选择生成的半成品
4.选择合适的小刀用于二次开粗.建议刀半径不要小于残料厚度
5.切削模式使用跟随部件,特殊情况除外
6.余量设置:需大于前把开粗的余量。
7。非切削移动为圆弧进出,特殊情况除外 注意:以上3种方法不可同时使用
第九课:轮廓粗加工,深度加工拐角(二次开粗)
知识点:局部修剪法的应用,修剪法与参考刀的混合使用,深度加工拐角中的混合使用
教学目的:使学员能够熟练使用型腔铣开粗后对小区域小拐角进行二次开粗清角。
(一) 局部修剪法
A. 作用:移除刀路,对局部进行开粗,或使用配置文件单刀开粗去拐角残料。常用于加工局部去残料。
B. 优点:可控性强,对需要加工和不需要加工清洗的区域能灵活区分。
C. 缺点:不能精确的计算残料,通常修剪时加工区域适当放大,故空刀在所难免
D. 使用对象:针对局部残料过多的区域 E. 修剪法与配置文件的用法
F. 局部修剪法选择修剪区域时的残料显示判断。右击程序→工件→显示3D或通过颜色显示
G. 操作流程:
1. 选择型腔铣或轮廓粗加工
2. 设置修剪边界注意材料侧,选择方法可用画矩形后线选,或直接点选
3. 设置二次开粗刀具
4. 设置切削模式
5. 设置切削参数
6. 设置非切削移动
7. 余量设置:需大于前把开粗的余量。
(二)修剪法与参考刀具法混合使用
A. 作用:针对局部区域进行二次开粗(第8课所讲是全局二次开粗)
B. 使用场合:复杂模仁加工时对需要二次加工区域进行选择性加工。
1. 创建开粗刀路轮廓粗加工或直接复制上一把开粗刀路。
2. 创建修剪区域 注意材料侧及大小范围
3. 选择合适的二次加工刀具
4. 设置切削模式
5. 设置切削参数
6. 余量设置:需大于前把开粗的余量。
7. 设置非切削移动
(三) 深度加工拐角
A. 作用:对行腔拐角的残料进行清角(因深度加工拐角和深度加工轮廓
计算轨迹相同,只是模板区别,所以也可对整个轮廓进行精加工)
B. 注意:只针对残料比较少的拐角进行沿深度轮廓清理
因为此方法只默认配置文件,无跟随周边和跟随工件
C. 特点:可利用混合配合连接中的层到层直接对部件进刀来实现
立式往返切削。
D.操作流程:
①:设置机床坐标系
②:设置几何体
③:创建合适的刀具
④:创建或修改程序
⑤:创建操作3D模板第6个
⑥:指定切削区域
⑦:选择参考刀具用来计算残料范围
⑧:设置全局每刀深度
⑨:设置切削层
⑩:设置切削参数(混合,深度优先,层到层,余量设置需避开)
11:设置非切削移动: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