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用手机上网、安装各类手机软件已经越来越普遍,可有多少人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正在面临泄露风险?在手机上安装软件时,很多人都不会仔细阅读软件的授权说明,一旦点击授权确认,手机上存储的信息就有可能泄露。这些信息包括手机号、通讯录,以及在手机上使用过的邮件、文件、银行账号等信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占网民总数的72.2%,手机已经成为网民的首选上网终端。
调查显示,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应用软件时,44.4%的人会仔细看授权说明,40.7%的人不会仔细看,14.9%的人表示“不好说”。同时,40.5%的人会留意使用手机软件的风险,35.6%的人不会留意。
受访者中,53.6%的人安装了手机防护软件,36.4%的人没有安装,10.0%的人虽然安装过但删除了。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对国内7家最具代表性的安卓应用商城的330款热门应用程序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六成以上安卓软件窃取用户隐私,对这些隐私的用处,用户毫不知情。其他手机系统也有类似情况。
南开大学信息安全系主任贾春福认为,目前手机用户更多关注如何使用软件功能,信息保护意识淡薄。由于手机操作系统比电脑简单,一些安全设计相对较弱,软件大量应用后,就容易产生漏洞被人攻击利用。
电信专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指出,不少人使用手机软件既用于工作沟通又用于娱乐需要,这加大了安全风险,通讯录、短信、照片、用户位置等都可以同步到服务器,手机用户掌握的商业机密等信息,很可能就存储在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服务器后台。
对于手机的电子支付功能,项立刚同样表示担忧,现在刷手机智能卡买东西、坐公交,只要靠近读卡器就可以成功付款。不法分子拿着读卡器靠近有这种支付功能的手机,也会把钱刷走。另外,在电脑上操作网银,有电子证书、控件、U盾形成多重安全保护,而手机网上支付很少有这些防护措施,密码很可能被窥探到或激活木马发出去。
提个醒儿提防软件的这些功能
哪些授权是应用软件不应该获得的?调查显示,71.2%的人首选“自动使用付费业务”;其次是“访问存储在手机中的联系人等信息”(68.2%);排在第三位的是“监视、记录和处理通话信息”(64.0%)。
接下来依次为:“读写短信、电子邮件”(54.9%),“读取手机存储”(50.3%),“定位用户位置”(49.7%),“收集手机硬件信息”(48.3%),“使用上网功能”(42.1%),“绑定邮箱地址”(34.6%)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