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控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及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等的柔性制造自动化技术。
本章所述的数控技术,是指应用于机床的数控技术,它反映了当代数控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向及包括的主要内容,由于篇幅所限,本章将不包罗数控技术全部内容,而仅限于:
1)采用了先进微处理器的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CNC)。
2)运用于机床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3)应用于机床的、采用了电力电子器件及先进的控制理论的交流及直流伺服系统,其中包括机床进给驱动装置、主轴驱动装置、交流及直流进给电机和主轴电机以及相应的反馈元件。
4)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主要是指加工元件的程序编制,而不包括数控系统的系统程序编制及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技术。
如何学好数控编程:
一、数控的英文CNC,计算机数字控制的意思,这里最关键的提到控制,控制什么呢?控制如何切削。切削什么呢?金属为主。
所以学数控就要求三种技能:
1.金属切削
要知道刀具对材料的特性、发热、过载、转速、每层下刀深度等,需要技能有:金属材料,刀具材料和种类,刀具对金属的切削能力力学分析,可找些这方面的书来看,书店里有很多。
要知道这把刀切削这块金属材料应该给什么样的转速。每分种可以跑多少毫米,每层能加工多深。多看普通铣床或车床,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去米乐数控技术超市看看)。
2.控制部分
这部分是纯软件问题,如何切削,想好了,分析透了,就要软件去控制,产生想的切削方式。
选择好要加工的曲面或实体后有很多值依次设置好,如深度控制,从Z高加工到多高,每层加工多深,层与层之间如何提起刀具,加工范围控制等。
这部分就是软件,命令学完了,就可以了,这是死的,想学的都可以学会。顺便提到,可惜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找不到完整这样分析的书。很多书只是告诉你这里输入多少,那里输入多少,下一步,下一步,OK,这就是典型的抄袭出书。对于编程,数控上岗通是最形像易懂的教程,值得推荐!
3.加工工艺部分
所谓工艺,就是如何加工,怎么加工的问题,当熟悉了刀具对材料的切削能力,了解了软件能控制,接下来就是怎么样切削才好的问题。比如想切削(加工)一个模具(零件)的一个平面或者一个角落,怎么走刀才走的更光,会不会碰到底部的圆角,加工出来漂亮不漂亮,会不会有余量切削不到,等等。对这种分析要有具备实际加工经验的师傅以工作经验对个个形状的情况逐个分析。真正学好数控核心在第三步,工艺分析,很多机构讲了前二点,所以学生学完后,一团迷雾。
学 过 数 控 的 朋 友 们 , 想 想 是 不 是 这 样 ?
二、所需时间
1.金属切削有普通铣床(加工中心)或车床的多看,亲自体验最好,无铣床(加工中心)或车床的有机会看数控机床更好,主要看刀具的切削状态,听声音。研究刀具的受力表现。亲自体验最好。所以,学好数控,最好去吃苦做过操机,像这样免费招操作的很多。不怕吃苦,做二个月就能吃透了。(现场录象讲解)
2.软件部分
一般是15天,可以讲透软件部分(自动编程软件和仿真模拟软件)
3.工艺分析
一般要一个多月,多编写各种形状的走刀方式的分析,要有工作过的大师傅指点分析,米乐数控网有很多好的视频教程,想尽快入门的话,这个教程无疑是个好的选择。(语音编程讲解)。
三、如何学习
1.金属切削部分有条件的多看,多实践,没条件的找书看或者录相教程,米乐数控上岗通值得多看,尤其配套录相很系统很形像!
2.软件部分和工艺分析部分,可以直接购买上岗通教程,非常详细。
3.学习中遇到问题,去咨询有经验的工程师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米乐数控网提供免费在线咨询服务!
目前米乐数控上岗通推出的同步课程有:
数控车床上岗通(及相应套餐)、
加工中心上岗通(及相应套餐)、
同时在米乐数控技术超市大量精品配套课程和软件为大家辅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条件. xueweining1 2009-11-22 19:35:25 希望以下资料对你有用,我对数控铣熟悉一点,数控车床只了解皮毛.数控车床对刀方法:
车床分有对刀器和没有对刀器,但是对刀原理都一样,先说没有对刀器的吧.
车床本身有个机械原点,你对刀时一般要试切的啊,比如车外径一刀后Z向退出,测量车件的外径是多少,然后在G画面里找到你所用刀号把光标移到X输入X...按测量机床就知道这个刀位上的刀尖位置了,内径一样,Z向就简单了,把每把刀都在Z向碰一个地方然后测量Z0就可以了.
这样所有刀都有了记录,确定加工零点在工件移里面(offshift),可以任意一把刀决定工件原点.
这样对刀要记住对刀前要先读刀.
有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夹头对刀,我们知道夹头外径,刀具去碰了输入外径就可以,对内径时可以拿一量块用手压在夹头上对,同样输入夹头外径就可以了.
如果有对刀器就方便多了,对刀器就相当于一个固定的对刀试切工件,刀具碰了就记录进去位置了.
所以如果是多种类小批量加工最好买带对刀器的.节约时间.
数控车床基本坐标关系及几种对刀方法比较
在数控车床的操作与编程过程中,弄清楚基本坐标关系和对刀原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机床的加工原理,以及在处理加工过程中修改尺寸偏差有很大的帮助。
一、基本坐标关系
一般来讲,通常使用的有两个坐标系:一个是机械坐标系 ;另外一个是工件坐标系,也叫做程序坐标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图1 机械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的关系
在机床的机械坐标系中设有一个固定的参考点(假设为(X,Z))。这个参考点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给机床本身一个定位。因为每次开机后无论刀架停留在哪个位置,系统都把当前位置设定为(0,0),这样势必造成基准的不统一,所以每次开机的第一步操作为参考点回归(有的称为回零点),也就是通过确定(X,Z)来确定原点(0,0)。
为了计算和编程方便,我们通常将程序原点设定在工件右端面的回转中心上,尽量使编程基准与设计、装配基准重合。机械坐标系是机床唯一的基准,所以必须要弄清楚程序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这通常在接下来的对刀过程中完成。
二、对刀方法
1. 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MITSUBISHI 50L数控系统的RFCZ12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X为150.0车出的外圆直径为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X值为150.0-25.0=125.0;刀架在Z为180.0时切的端面为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Z值为180.0-0=180.0。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X与Z中,在程序中使用T0202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0,0)时刀架的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对刀一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2. 对刀仪自动对刀
现在很多车床上都装备了对刀仪,使用对刀仪对刀可免去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对刀精度。由于使用对刀仪可以自动计算各把刀的刀长与刀宽的差值,并将其存入系统中,在加工另外的零件的时候就只需要对标准刀,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对刀仪对刀一般都设有标准刀具,在对刀的时候先对标准刀。
下面以采用FANUC 0T系统的日本WASINO LJ-10MC车削中心为例介绍对刀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对刀仪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刀尖随刀架向已设定好位置的对刀仪位置检测点移动并与之接触,直到内部电路接通发出电信号(通常我们可以听到嘀嘀声并且有指示灯显示)。在2#刀尖接触到a点时将刀具所在点的X坐标存入到图2所示G02的X中,将刀尖接触到b点时刀具所在点的Z坐标存入到G02的Z中。其他刀具的对刀按照相同的方法操作。
事实上,在上一步的操作中只对好了X的零点以及该刀具相对于标准刀在X方向与Z方向的差值,在更换工件加工时再对Z零点即可。由于对刀仪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总是一定的,所以在更换工件后,只需要用标准刀对Z坐标原点就可以了。操作时提起Z轴功能测量按钮“Z-axis shift measure”,CRT出现如图4所示的界面。
图4 对刀数值界面
手动移动刀架的X、Z轴,使标准刀具接近工件Z向的右端面,试切工件端面,按下“POSITION RECORDER”按钮,系统会自动记录刀具切削点在工件坐标系中Z向的位置,并将其他刀具与标准刀在Z方向的差值与这个值相加从而得到相应刀具的Z原点,其数值显示在WORK SHIFT工作画面上,
Fanuc系统数控车床对刀及编程指令介绍
Fanuc系统数控车床设置工件零点常用方法
一, 直接用刀具试切对刀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园直径后,用X坐标减外园直径,所的值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X值里。
2.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端面,记住当前Z坐标,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Z值里。
二, 用G50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X轴坐标减去直径值)。
2.选择MDI方式,输入G50 X0 Z0,启动START键,把当前点设为零点。
3.选择MDI方式,输入G0 X150 Z150 ,使刀具离开工件进刀加工。
4.这时程序开头:G50 X150 Z150 …….。
5.注意:用G50 X150 Z150,你起点和终点必须一致即X150 Z150,这样才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
6.如用第二参考点G30,即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这时程序开头 G30 U0 W0 G50 X150 Z150
7.在FANUC系统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在参数里设置,在Yhcnc软件里,按鼠标右键出现对话框,按鼠标左键确认即可。
三, 用工件移设置工件零点
1.在FANUC0-TD系统的Offset里,有一工件移界面,可输入零点偏移值。
2.用外园车刀先试切工件端面,这时Z坐标的位置如:Z200,直接输入到偏移值里。
3.选择“Ref”回参考点方式,按X、Z轴回参考点,这时工件零点坐标系即建立。
4.注意:这个零点一直保持,只有从新设置偏移值Z0,才清除。
四, 用G54-G59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一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Z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
2.把当前的X和Z轴坐标直接输入到G54----G59里,程序直接调用如:G54X50Z50……。
3.注意:可用G53指令清除G54-----G59工件坐标系。
====================================================
FANUC系统确定工件坐标系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他通过刀偏与机械坐标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要不断电、不改变刀偏值,工件坐标系就会存在且不会变,即使断电,重启后回参考点,工件坐标系还在原来的位置。
第二种是:用G50设定坐标系,对刀后将刀移动到G50设定的位置才能加工。对到时先对基准刀,其他刀的刀偏都是相对于基准刀的。
第三种方法是MDI参数,运用G54~G59可以设定六个坐标系,这种坐标系是相对于参考点不变的,与刀具无关。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且工件在卡盘上有固定装夹位置的加工。
航天数控系统的工件坐标系建立是通过G92 Xa zb (类似于FANUC的G50)语句设定刀具当前所在位置的坐标值来确定。加工前需要先对刀,对到实现对的是基准刀,对刀后将显示坐标清零,对其他刀时将显示的坐标值写入相应刀补参数。然后测量出对刀直径Фd,将刀移动到坐标显示X=a-d Z=b 的位置,就可以运行程序了(此种方法的编程坐标系原点在工件右端面中心)。在加工过程中按复位或急停健,可以再回到设定的G92 起点继续加工。但如果出意外如:X或Z轴无伺服、跟踪出错、断电等情况发生,系统只能重启,重其后设定的工件坐标系将消失,需要重新对刀。如果是批量生产,加工完一件后回G92起点继续加工下一件,在操作过程中稍有失误,就可能修改工件坐标系,需重新对刀。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想办法将工件坐标系固定在机床上。我们发现机床的刀补值有16个,可以利用,于是我们试验了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参考点偏差值写入9号刀补,将对刀直径的反数写入8号刀补的X值。系统重启后,将刀具移动到参考点,通过运行一个程序来使刀具回到工件G92起点,程序如下:
N001 G92 X0 Z0;
N002 G00 T19;
N003 G92 X0 Z0;
N004 G00 X100 Z100;
N005 G00 T18;
N006 G92 X100 Z100;
N007 M30;
程序运行到第四句还正常,运行第五句时,刀具应该向X的负向移动,但却异常的向X、Z的正向移动,结果失败。分析原因怀疑是同一程序调一个刀位的两个刀补所至。
第二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的Z值写入9号刀补的Z值,将显示的X值与对刀直径的反数之和写入9好刀补的X值。系统重启后,将刀具移至参考点,运行如下程序:
N001 G92 X0 Z0;
N002 G00 T19;
N003 G00 X100 Z100;
N004 M30;
程序运行后成功的将刀具移至工件G92起点。但在运行工件程序时,刀具应先向X、Z的负向移动,却又异常的向X、Z的正向移动,结果又失败。分析原因怀疑是系统运行完一个程序后,运行的刀补还在内存当中,没有清空,运行下一个程序时它先要作消除刀补的移动。
第三种方法:用第二种方法的程序将刀具移至工件G92起点后,重启系统,不会参考点直接加工,试验后能够加工。但这不符合机床操作规程,结论是能行但不可行。
第四种方法:在对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值个加上100后写入其对应刀补,每一把刀都如此,这样每一把刀的刀补就都是相对于参考点的,加工程序的G92起点设为X100 Z100,试验后可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一次加工的起点都是参考点,刀具移动距离较长,但由于这是G00 快速移动,还可以接受。
第五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及对刀直径都记录下来,系统一旦重启,可以手动的将刀具移动到G92 起点位置。这种方法麻烦一些,但还可行.
我就是学FANUC oi-TB系统的,实习了一段时间,也就会小对个刀.
你说的有点乱,我给你说个简单的.
就是先切外圆,碰一下外圆,按OFBET(显示偏刀设定那,具体我也没天记住,好象是这个),在对应刀号输入Z0,然后车外圆,车点之后按原方向退刀,停车,用千分尺测量刚才车过的外圆,然后在对应刀号下输入X和刚才的测量值.
基本就是这样了.
FANUC Series Oi-MD卡传的使用方法
CF卡插入机床卡槽,程式保护钥匙开关切换到OFF,MDI> 模式下将I/O 信道设为4(0、1为传输线),
A.选择程序编辑模式,按软键“PROG"/下一页/[CARD]/
B. 可看到CF卡中的档案,再按萤幕下方软键[操作]。
C. 按下萤幕下方软键[F READ]
D. 输入欲传入的程式档案号NO.再按下螢幕下方软件[F设定]、指定程序号
E. 按下螢幕下方软键[EXEC]。程式传入完成
请参考机床说明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