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长沙开始创建第一个工业园区,23年过去了,今天长沙已拥有12个工业园区,三龙九虎已成为长沙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然而,成绩已成为过去,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全国各大工业园区千帆竞发,发展日新月异。长沙三龙九虎未来如何发展,园区扩容、产业升级路在何方?长沙工业园区离“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有多远?思想在激荡中碰撞,长沙工业发展决策层、各大园区管理层的共识是:惟有突破那些阻碍园区发展的深层问题,长沙工业园区才能突出重围,创新发展。
瓶颈
69个工业项目难落户 破解地荒势在必行
虽然初冬的长沙仍然是阳光明媚,但经济的冬天却早早的降临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入,一系列严峻挑战并不让人轻松,通胀、涨薪、土地资源紧张,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长沙各大工业园区都感受到寒意。
而最让人头痛的是:难以解决的地荒,已使长沙园区经济发展势头减缓。 在长沙经开区,首期投资50亿的广汽菲亚特正在快速建设中,工厂预计将在明年投产,但由于土地供给的原因,一些汽车零部件厂商进驻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坦陈:由于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目前经开区引进的50多个工业项目一直在排队等地,影响到园区未来发展的后劲。
而天心工业园、隆平高科园和暮云工业园的情况更加突出,这些园区规划内用地指标已基本用完,面临无地可供局面。
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今年以来,由于没有土地指标,长沙有69个工业项目难以落地。这些项目总投资达413.4亿元,急需土地1.5万亩。
长沙产业界常有这样的感慨:招商引资如钓鱼,培育产业如养鱼。而现在鱼儿赖以生存的水塘(土地)紧缺,钓鱼、养鱼就成了一句空话。
然而,土地紧缺并不是长沙独有的困难,在中国经济转型的今天,地荒已成为全国工业园区面对的共性问题。
支招
集约用地 建设工业飞地
如何破解地荒?市工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跃驷认为:“科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是破解工业用地荒的必然选择。今后长沙将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工业项目的供地门槛,在加强集中调控的同时,通过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容积率等手段,来化解日趋突显的用地矛盾。
同时,在长沙内外,建设工业飞地,也是破解地荒的很好出路。如长沙经开区、高新区这样的国家级园区,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在本市、或者在省内一些土地资源较为宽裕,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工业园区,建设工业飞地,输出先进管理理念,实现土地、效益共享。
长沙高新区调研员、主任助理宋捷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目前国内工业园区,已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园区经济呈现跨区、跨市、跨省发展的势头。建设工业飞地,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漕河泾园区规划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但它通过工业飞地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瓶颈
园区同质化竞争 发展遭遇阵痛
近年来,长沙工业发展较快,但工程机械一业独大的情况还是十分明显。目前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总量已是新材料产业的两倍、汽车产业的七倍。这一产业发展态势,使得长沙三区九园产业特色不明显,园区之间部分产业发展雷同。如目前,长沙至少有四家以上园区以工程机械为主导产业。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工程机械产业来得快,附加值高,于是大家均磨刀霍霍,眼睛都盯着一些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使上力气。
产业的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伴之而来。长沙经济块头只有那么大,投资几亿、税收几千万的项目,哪个园区都想招商引进。于是在工业招商中,拼财力、人才、物力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类似的竞争,同时也在国内很多同城、异地工业园区间展开。目前国内、省内、市内很多城市、园区都在不遗余力地作推广、吸引投资,大家都在招商过程中,提供名目繁多的优惠措施。
支招
打造软实力 加强产业整合
然而,拼财力、人才、物力的恶性竞争,终究不能长久。赵跃驷认为,长沙园区经济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特竞争力,首要的因素是软实力的打造。
他分析说,对投资者而言,落户工业园区主要面临两类成本结构,一类是开业成本,包括买地、建厂、添置设备等支出,另一类是经营成本,包括环境、园区服务、产业供应链成本等支出。
前一类支出,是一锤子买卖,而后一项却是长期隐性支出。对于两者,相信精明的投资者会懂得选择。因此,长沙园区经济应致力于打造软环境、软实力,加强产业整合,强化配套服务,这样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先机。
市工信委主管园区发展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刘志辉则认为,园区发展产业首先要准确定位,要在坚持自身产业特色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做大做强产业。就这一点来说,长沙工业的发展就是一面镜子。长沙夹在广州与武汉之间,在两个强大的邻居之间,发展自主产业难度很大。
相较长沙而言,武汉更应该成为重型机械之都。在“一五”期间,关乎国家制造业兴衰的企业——重型机床厂就布局在武汉。而长沙却不以为意,一开始就立足于发展工程机械等自主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长沙目前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区。
因此,对长沙三区九园来说,如何打造产业特色,加强整合,培育核心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
瓶颈
工业孤岛时代产业发展遇瓶颈
今年10月,在市工信委的组织下,长沙三区九园的负责人前往杭州、苏州、扬州。中国东部工业园区发展的最新发展面貌,让大家深有触动。
苏州是国内第一个工业园区诞生的地方,园区发展的苏州模式曾经风行全国。
但在此之前,昆山等地的一些工业园区建设,也走过一些弯路。当时江苏不少开发区,最初建设时规划很乱,配套又差,白天是工厂,晚上是“死城”,人为地造出了一个个工业孤岛。
而很多事物发展的进程都是相似的。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沙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三区九园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也愈来愈突出。
像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通过一二十年的建设积淀,其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产业区、商住区、科教区等区域规划分明,正逐步由单线条的工业新区,向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适居的工业新城迈进。
“每天早上,我都要从拥堵的市区,赶到星沙上班。汽车一进入绿树成荫的工业园区,我就感到心情舒畅,工作起来非常轻松。”家住城区的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科明如是说。
但事实上,长沙一些园区仍处于工业孤岛时代。如处于东部的浏阳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就面临这种情况,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但由于起点较低,浏阳制造产业园在生产性服务配套上尚不成熟。
长沙一家工程机械知名企业,在长沙经开区、浏阳制造产业园都建有制造基地。可在浏阳制造产业园工作的员工却不安心工作,想方设法想调到经开区的生产基地工作。后来,公司出台了新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流动潮进行调控。即在浏阳基地工作的员工,每月工资可多出四至五百元,可这种做法依然收效不大。很多员工宁肯不要高薪,也强烈要求调动工作至城区附近来。
支招
双轮驱动助力园区经济转型
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工业园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成为了当务之急
前不久召开的长沙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战略,打造全新的长沙现代工业体系。这一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将助力长沙工业园区加速升级转型,突破工业孤岛时代。可以展望,再过五年,长沙的三龙九虎又是一番新光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