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选美”就是选美女,“内涵”不是理由
本次比赛最受争议的季军
“需要被观看”
日前,第52届国际小姐中国大赛重庆赛区三甲出炉,网友纷称“太丑了,达不到重庆美女的平均水平”。针对质疑,组委会表 示“评委更看重的是内在美的表现。”
清代也有选美,叫做“选秀女”,那是皇权所特有的一种选拔仪式。“选秀女”和“内在”、“身份”有很大的关系。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十三至十六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在参选过程中,八旗秀女必须着旗装,严禁时装。公开的两条标准中,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等等内在品质的描述。当然,这里说的“内涵”是那个时候对妇女的道德评价。
而现代的选美比赛第一关就对女性的身体提出了要求:身高、体重、三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当前的选美内容大致有以下几项:限时自我介绍、着泳装及各式服装进行动作造型、T台走秀、回答评委提问。评选标准大致有以下几项: 容貌气质、身材形体、口才、服装服饰等。稍加分析就可看出,大多数都是针对外在美的。即使有一些能够反映出参赛者内涵的项目,在比赛中也只是摆设而已。要么是参赛者事先准备好的,要么是表现得好环并不影响比赛的结果。
可以看出选美比赛突出的主题就是女性的身体,其表现形式极富视觉感。美丽、苗条、年轻的城市女性的视觉形象,渲染装饰性的女人味和性诱惑,这就是“需要被观看”的性质。而参加选美比赛,就是把男人和女人置于“看”和“被看”的状态。
“需要被修改”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一种文明都对女性的身体提出了某种统一的模式,有关女性的审美标准往往对女性身体的某些部分或肉体的某些自然表现加以改正、突出。在东方的传统审美里,女人得忍受中国的裹脚、日本的宽腰带和缅甸的颈环;在西方,女人得穿钢条支撑的紧身腰围和鲸骨胸衣。而现在时尚女性得着高跟鞋、在嘴和面颊上涂抹化妆品。
这些外在的修改,都是在强制或非强制的状态下,达到当时社会对于审美的期待。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女性要通过整形去参加选美比赛。而去参加选美比赛,则意味着愿意被按照当下的审美标准进行评判。
“需要被评判”
第52届国际小姐中国大赛重庆赛区选出的三甲之所以会惹出这么大争议,说白了就是当下的审美标准觉得她们离美女还很遥远。
虽然网友们“太丑了,达不到重庆美女的平均水平”的话看起来很刻薄,但这很好地反驳了组委会“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不一样”的说法。因为社会的审美观就是大多数人的审美观,你去参加一个公共性的选美比赛,评价标准一定是社会共识下的审美观。况且重庆人完全有理由反对以她们为重庆美女的代表去参加全国决赛。
美女作为选美的产品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张梓琳,第57届世界小姐冠军
选美的平等性
首先,在选拔过程中, 每位参赛选手都必须( 被要求) 找到一个能提供报名费用并允许她成为代言人的赞助人、企业。赞助者的名字将会在整个比赛中被不断提及。在这个过程中, 女性参赛者都知道, 为了能参赛, 自己必须得到那些通常是由男性操控的企业的认可, 让他们觉得为自己付各种参赛费用, 如报名、服装、交通等费用是值得的。
其次, 表演本身。表演时参赛者的身体和习惯都处于评判之中。当她穿或不穿各种服饰走在舞台上时, 主持人会非常详细地描述她的身体和各种习惯。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不是穿着泳衣就是穿着短裙, 这些都是为了能让大众(男人)更好地检验她们的身体。
总而言之, 在现代社会当中, 社会主张女性与男性是平等的,而选美却对女性的行为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在这种理性的社会宣言与实际的行为规范中间存在的实际上是关于女性角色的矛盾, 而选美仪式恰恰为展示矛盾提供了一个舞台: 仪式试图将女性定义为男性的附属物, 但同时它又为部分妇女创造了一个借由仪式获取权力的机会。
选美的民族性
作为一个公众性事件, 在任何一个选美比赛里, 年轻女性学会了与其他参赛者竞争, 因为她们之中只能有一个人完成转换, 获得桂冠, 成为选美皇后。而其他人, 只能继续参加其他的比赛,期盼着最终能够获得奖金并成为冠军——拥有权力的女人。
她们学到了以女性化的着装, 向男性共同体、国家或民族来展示自己的身体, 接受外来的评估, 从而获取权力。其根深蒂固的目的(客观上)在于最终能够代表国家。与之迥然不同的是, 男性为获取代表国家或民族所采取的举措一般是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而那些靠选美代表国家的女性则只能用她们的貌美维持着大众的兴趣。
选美大赛的真实处境
选美比赛泳装展示是重头戏
选美比赛在发源地已被边缘化
“国际小姐”和“环球小姐”、“世界小姐”并称世界三大选美比赛。这三者都是由美国、英国在60年左右创办。在创立之初,选美比赛确实为美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遗憾的是,如今在美国,电视已经不直播选美比赛;在英国,很少有电视台愿意直播:2000年“世界小姐”决赛在伦敦举行,却是由一个印度电视台赞助的,评委也是印度人,更惨烈的是在现场的主要观众也是印度人。
选美比赛的公信力在逐步变差
三大全球性选美组织分别以办许可证或代理权的形式,通过单线联系的方式,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寻找各自的代理机构和代理人。这些遍布全球的选美代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不具备代表性和权威性 。三大选美机构互不通气、各行其是,这必然导致了各类选美活动在同一国家轮番登场,这种互相掣肘的恶性环境下,谁都不具备“世界第一”的资格。
只有这些国家还在追逐
在“国际小姐”的获奖统计中,获得“国际小姐”冠军称号最多的国家前三名依次是委内瑞拉、菲律宾、哥伦比亚。
南美洲的委内瑞拉是“世界小姐”工厂,产生过12个世界选美赛事的冠军,在“第三世界”国家里,荣获世界级选美小姐称号是最快也是最简单的逃离贫困的方法。
一位印度作家说“我们印度人送出去一个又一个的美女参加选美比赛,然后他们拿着大奖回来了,我们全印度人感觉好像征服了全世界,其实太自欺欺人了,我们的美女似乎连自己国家最杰出的女性特蕾莎修女活着还是死了都不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