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严重的易沉陷黄土地基上,建设平衡度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一直都是建筑工程上的一道难题,更何况其精度要求是误差不大于0.2毫米。虽然艰难,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工程正在山西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区一步步实现。作为山西省重点工程、省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山西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区目前正在建设中。到2014年6月,山西第一台甲醇发动机和配套整车零件就要从这里诞生。
10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晋中市榆次区的施工现场,跟随冲压车间工程建设的施工领班王洪恩,亲身体验了他们与0.2毫米误差战斗的不易。
抢时间每天工作17小时
10月底,寒意初现。20日清晨,王洪恩照例6点就起床。顾不上洗脸,他要先去宿舍对面的工地看看。在他眼里,冲压车间6米深的地基坑,就如同放在门外的宝贝,一时不看就有些心慌。“今天风大,在外面干活要冻手了。”返回宿舍,王洪恩招呼大家干活时戴上线手套。
自从8月份进驻工地后,除了回太原办事,王洪恩就一天都没离开过工地。“由于开工日期晚了6个月,只能加班赶工期。估计这个冬天也得在工地上过。”王洪恩边吃早饭边说。
清晨7点,工地上开始热闹了。远处,14台打桩机工作得铿锵有力,60余台工程机械往来穿梭。在王洪恩负责的冲压车间地基坑里,60余名工人已开始加固钢筋。从早晨7点到晚上24点,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近17个小时。
算精度误差不大于0.2毫米
一直以来,建筑工人给人的印象都是粗枝大叶。但在山西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区的施工现场,对工人的第一要求却是精准。
在地基旁,王洪恩一边要工人注意安全,一边让技术员小张记录每一个误差。目前,他们要在6米的坑中为冲压车间搭建一个稳固的地基。每天晚上,王洪恩和工程师要根据当天的数据研究工程进度,所以小张记录的数据不能有误差。按照要求,建设冲压车间的500吨钢材,在搭建时的平衡误差要不大于0.2毫米。也就是说,距离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
为达到这样的精度,夏季暴雨时,建筑工人连夜把地基周围加上防洪堤,抽水泵不停工作,虽然暴雨一下两天,但6米深的地基坑中却没有积水。眼下已是深秋,天气渐冷,工人们赤手摆弄着钢筋和水泥,手上开裂了一道道的口子。
20日,记者也试着帮小张记录数据。由于要拿笔,虽手冷,却也没法戴手套。在地基坑里,钢筋搭成的网架还没有浇筑混凝土,走在上面一不小心脚就可能卡到网眼中。记录数据时,记者不仅要从网架上从东走到西,还要边走边与固定测量点的技术员交流数据。一个小时下来,握笔的手已冻僵,写数字时,手已不听使唤。
一期项目建成可解决就业1500多人
王洪恩建设的冲压车间,是山西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区工程的一部分。除了宿舍楼和办公楼,制造区的主要工程还有汽车制造的冲压、焊装、涂装、整装4大车间。
制造区建成后,将以制造甲醇发动机、整车零件为主。该项目一期投资26.9亿元,预计2014年6月建成,一年可生产10万台发动机及整车零件,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润7.5亿元,解决就业1500多人。预计二期工程完工后,发动机和整车零件的年产量都可到达20万台。
今年年初,山西省和陕西、上海一起被确定为甲醇汽车试点省市。该项目的建成将填补山西汽车轿车产业的空白,同时新能源汽车园区对晋中工业产值的直接带动将达到1:3,间接带动能力为1:10。
记者 苏景岳
■结束语
本报“迎接十八大•深入走转改”之“重点工程行”系列报道,今天就告一段落了。在此次报道中,本报记者深入全省各个重点工程的工地一线,或亲身体验,或通过采访设计者、建设者,从细微之处着笔,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全省各地热火朝天建设的画卷。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山西省的重点工程正高歌猛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山西的未来会更美好,百姓的生活会更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