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卉莹走在绿草如茵的学校操场,5月的校园阳光明媚,微风清凉。毕业在即,明知这样场景已时日无多,她却无心体味还不知道自己人生会走向哪里。尽管从去年开始,她就开始努力找工作,但眼下,她仍然“待字闺中”。
章卉莹是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699万分之一。699万,是建国6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步步后退仍无结果
天不亮,章的宿舍就听到频繁翻身的声音。已经5月,章卉莹同宿舍的6人,工作“定”了的只有两人。找不到工作的室友们,辗转难眠。
33%就业,章卉莹宿舍的就业比是个案,却也是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真实投射。
北上广的高校就业率和这个宿舍的数据高度吻合。
来自三个高校集中省市的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高达22.9万人,但截至4月中旬,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尚不足三成;截至5月10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44.4%,比2012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截至4月15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47.61%,低于去年同期。
一时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报道铺天盖地。
不仅是工作难找,更难的是“好”工作。章卉莹告诉记者,同学中间绝无仅有找到了“好工作”的,是靠关系进了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
章卉莹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理解的“最好”工作,是能解决北京户口,让她把根扎在这座已经生活了3年的城市。但是这样的机会现在看来不仅是凤毛麟角,即使有,也拼得“血肉模糊”。
退而求其次,章也愿意进公司即使是不能解决户口的那种。但是也不尽如人意,“有的公司要求很早就实习,最后还不一定能签约。有的一开始就要签约,这等于是要放弃其他的机会。”
章卉莹以为,放宽条件考虑私营企业会让自己找到工作的机会多一些,“身边也有不少人,看着现实不妙,一步步后退”。然而,一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在多家网站转发,加上学校、专业、年龄等各种招聘条件,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机会很少。
求职一年至今,眼看毕业临近,章的同学们找到工作的仍是少数。
统计显示,今年面向毕业生的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大概下降15%。另一组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全国一季度GDP总量同比增长7.7%,低于市场预期的8%。
这两组形成因果关系的数据,与就业现状又构成因果关系。
英才网联主要经营建筑、化工、机械等行业人才招聘,其网站总编苑航发现,前两年,上述行业在北京的校招会仍很活跃,但“今年估计至少下降约3成”。相关行业不是很景气,导致招聘需求增长十分缓慢,“今年三四月都没达到招聘高潮”。
“文科女”沦为“重灾区”
章最初和许多毕业生一样,想考公务员。去年年底的国考和今年的北京市地方公务员考试,由于竞争异常惨烈,章卉莹两次败北。
但她并没有耿耿于怀。“报名就能参加考试,机会还是相对公平的。”
让章卉莹不满的是后来求职经历的种种。
章卉莹投出的简历几乎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她从不乱投简历,非常仔细地看是否符合双方要求。每一次投简历,她都以为是十拿九稳的机会,但几乎每次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一次,她认为自己已经符合了招聘信息上的每一条要求,过了截止日期,招聘方仍然未通知考试。询问后,得到的答复让她哭笑不得:她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专业不符合招聘方专业为“中文”的要求,无论她如何解释,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下级学科,但招聘方仍不愿意给她一个考试的机会。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一次偶然,而是屡屡遭遇“偶然”。
有一次,她明知自己应聘的某职位早已内定,但仍然心存侥幸,“义无反顾”地应聘,筛选简历、笔试、面试,一路十分正规的程序走下来,果不其然,幸运儿不是她,而成为传闻中的那个人。
不止一次,章卉莹和她的同学看到,之前投过简历以为招聘已经结束的那家用人单位又贴出了招聘信息,较之以前,多了一条“限男性”的规定。屡屡被“限男生”拦在门外,她的一名室友因为简历未获通过,询问后得知对方的理由是“想要男生”时,崩不住放声大哭。
经历几个月求职,章终于觉得偶然几乎已成必然。
章卉莹戏称自己是就业“重灾区”“文科女”。3年前,当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章卉莹就意识到这点,建立明确目标:用3年的努力换取毕业之后的人生丰收。
知名网站编辑、公司行政人员、图书编辑……3年来,她马不停蹄。最辛苦的时候,同时做着两份兼职,每周体重下降3斤,持续了一个夏天,这一切只是为了在求职简历上多一份筹码、多一分成功的机会。
“性格活泼、团队协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这是章卉莹在简历上对自己的评价,她实习过的几家公司,很欣赏她的才干,但不幸的是,这些公司要么今年没有招聘计划,要么“专业、性别”要求不同,都错过了。
“严禁就业歧视,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的监管,加强对用人单位资质、招聘信息的核查,切实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凡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这是教育部4月16日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中的明文规定。
章卉莹说,企业顶多是把“明面儿”的话放到了私底下说,“政策有张良计,单位就有过墙梯”,“文科女”没什么办法。
没有落脚点何谈青春起飞
章卉莹离校的日子已经开始倒数,走出这个校门,她将去往何方,目前仍是未知数。
留在北京,解决户口,是章卉莹和身边多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的毕业生落户年龄限制无疑加重了章卉莹们的焦虑感。这个指导性的意见纵使不是强制执行,但是也无法掩盖北京市进京指标这几年一直在幅缩减的事实。
章卉莹“北京梦”越来越难,让她动摇。
如果在北京,章卉莹的底牌就是目前实习岗位。她目前实习的并不能算得上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项目组,是一项大型图书出版工作的分支机构,项目完成之后就会解散,解散之后怎么办谁也不知道。如此这般一个“临时栖身之所”,仍然竞争激烈,北大、清华等名校的研究生云集。
“我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章卉莹仍然迷茫。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重点提到了严禁就业歧视和做好未就业学生继续就业的帮扶工作。这两个重点,正是今年就业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
章卉莹仍在等待一家北京事业单位的考试机会,这是她手里“最后的机会”。如果把握不住这次机会,她的人生会有很多种可能:留在目前实习的这个项目组,走一步看一步,5年之后再说;回陕西老家,托关系找一家稳定的单位;考博,再当一次应届毕业生;在北京暂时为生计找一家能养活自己的公司……
可这些,都不是她最想要的。
“手机随时拿在手里,来一个陌生号码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章卉莹说,到了这个时候还没工作,同学们都紧张得有点神经。4月初,因为不堪压力,她病倒了,医生告诫她,一定要放松。
但在这个夏天,是26岁的章卉莹,人生中最无法放松的时段。
“报纸上纷纷抨击80后暮气沉沉,最近有一部叫《致青春》的电影特火,谁的青春不想激昂?”章卉莹说:“离开校园,没有落脚点,怎么获得继续飞翔的力量。”
章卉莹走在绿草如茵的学校操场,5月的校园阳光明媚,微风清凉。毕业在即,明知这样场景已时日无多,她却无心体味还不知道自己人生会走向哪里。尽管从去年开始,她就开始努力找工作,但眼下,她仍然“待字闺中”。
章卉莹是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699万分之一。699万,是建国6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步步后退仍无结果
天不亮,章的宿舍就听到频繁翻身的声音。已经5月,章卉莹同宿舍的6人,工作“定”了的只有两人。找不到工作的室友们,辗转难眠。
33%就业,章卉莹宿舍的就业比是个案,却也是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真实投射。
北上广的高校就业率和这个宿舍的数据高度吻合。
来自三个高校集中省市的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高达22.9万人,但截至4月中旬,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尚不足三成;截至5月10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44.4%,比2012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截至4月15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47.61%,低于去年同期。
一时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报道铺天盖地。
不仅是工作难找,更难的是“好”工作。章卉莹告诉记者,同学中间绝无仅有找到了“好工作”的,是靠关系进了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
章卉莹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理解的“最好”工作,是能解决北京户口,让她把根扎在这座已经生活了3年的城市。但是这样的机会现在看来不仅是凤毛麟角,即使有,也拼得“血肉模糊”。
退而求其次,章也愿意进公司即使是不能解决户口的那种。但是也不尽如人意,“有的公司要求很早就实习,最后还不一定能签约。有的一开始就要签约,这等于是要放弃其他的机会。”
章卉莹以为,放宽条件考虑私营企业会让自己找到工作的机会多一些,“身边也有不少人,看着现实不妙,一步步后退”。然而,一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在多家网站转发,加上学校、专业、年龄等各种招聘条件,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机会很少。
求职一年至今,眼看毕业临近,章的同学们找到工作的仍是少数。
统计显示,今年面向毕业生的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大概下降15%。另一组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全国一季度GDP总量同比增长7.7%,低于市场预期的8%。
这两组形成因果关系的数据,与就业现状又构成因果关系。
英才网联主要经营建筑、化工、机械等行业人才招聘,其网站总编苑航发现,前两年,上述行业在北京的校招会仍很活跃,但“今年估计至少下降约3成”。相关行业不是很景气,导致招聘需求增长十分缓慢,“今年三四月都没达到招聘高潮”。
“文科女”沦为“重灾区”
章最初和许多毕业生一样,想考公务员。去年年底的国考和今年的北京市地方公务员考试,由于竞争异常惨烈,章卉莹两次败北。
但她并没有耿耿于怀。“报名就能参加考试,机会还是相对公平的。”
让章卉莹不满的是后来求职经历的种种。
章卉莹投出的简历几乎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她从不乱投简历,非常仔细地看是否符合双方要求。每一次投简历,她都以为是十拿九稳的机会,但几乎每次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一次,她认为自己已经符合了招聘信息上的每一条要求,过了截止日期,招聘方仍然未通知考试。询问后,得到的答复让她哭笑不得:她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专业不符合招聘方专业为“中文”的要求,无论她如何解释,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下级学科,但招聘方仍不愿意给她一个考试的机会。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一次偶然,而是屡屡遭遇“偶然”。
有一次,她明知自己应聘的某职位早已内定,但仍然心存侥幸,“义无反顾”地应聘,筛选简历、笔试、面试,一路十分正规的程序走下来,果不其然,幸运儿不是她,而成为传闻中的那个人。
不止一次,章卉莹和她的同学看到,之前投过简历以为招聘已经结束的那家用人单位又贴出了招聘信息,较之以前,多了一条“限男性”的规定。屡屡被“限男生”拦在门外,她的一名室友因为简历未获通过,询问后得知对方的理由是“想要男生”时,崩不住放声大哭。
经历几个月求职,章终于觉得偶然几乎已成必然。
章卉莹戏称自己是就业“重灾区”“文科女”。3年前,当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章卉莹就意识到这点,建立明确目标:用3年的努力换取毕业之后的人生丰收。
知名网站编辑、公司行政人员、图书编辑……3年来,她马不停蹄。最辛苦的时候,同时做着两份兼职,每周体重下降3斤,持续了一个夏天,这一切只是为了在求职简历上多一份筹码、多一分成功的机会。
“性格活泼、团队协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这是章卉莹在简历上对自己的评价,她实习过的几家公司,很欣赏她的才干,但不幸的是,这些公司要么今年没有招聘计划,要么“专业、性别”要求不同,都错过了。
“严禁就业歧视,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的监管,加强对用人单位资质、招聘信息的核查,切实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凡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这是教育部4月16日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中的明文规定。
章卉莹说,企业顶多是把“明面儿”的话放到了私底下说,“政策有张良计,单位就有过墙梯”,“文科女”没什么办法。
没有落脚点何谈青春起飞
章卉莹离校的日子已经开始倒数,走出这个校门,她将去往何方,目前仍是未知数。
留在北京,解决户口,是章卉莹和身边多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的毕业生落户年龄限制无疑加重了章卉莹们的焦虑感。这个指导性的意见纵使不是强制执行,但是也无法掩盖北京市进京指标这几年一直在幅缩减的事实。
章卉莹“北京梦”越来越难,让她动摇。
如果在北京,章卉莹的底牌就是目前实习岗位。她目前实习的并不能算得上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项目组,是一项大型图书出版工作的分支机构,项目完成之后就会解散,解散之后怎么办谁也不知道。如此这般一个“临时栖身之所”,仍然竞争激烈,北大、清华等名校的研究生云集。
“我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章卉莹仍然迷茫。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重点提到了严禁就业歧视和做好未就业学生继续就业的帮扶工作。这两个重点,正是今年就业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
章卉莹仍在等待一家北京事业单位的考试机会,这是她手里“最后的机会”。如果把握不住这次机会,她的人生会有很多种可能:留在目前实习的这个项目组,走一步看一步,5年之后再说;回陕西老家,托关系找一家稳定的单位;考博,再当一次应届毕业生;在北京暂时为生计找一家能养活自己的公司……
可这些,都不是她最想要的。
“手机随时拿在手里,来一个陌生号码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章卉莹说,到了这个时候还没工作,同学们都紧张得有点神经。4月初,因为不堪压力,她病倒了,医生告诫她,一定要放松。
但在这个夏天,是26岁的章卉莹,人生中最无法放松的时段。
“报纸上纷纷抨击80后暮气沉沉,最近有一部叫《致青春》的电影特火,谁的青春不想激昂?”章卉莹说:“离开校园,没有落脚点,怎么获得继续飞翔的力量。”
转自http://learning.sohu.com/20130521/n376575251.shtm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