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面我们阐述了注塑模具评审内容之客户要求、注塑机、设计方面,今天我们着重从浇注系统、模温控制、模具材质和热处理方面来讨论。
一、浇注系统方面
浇注系统是否做过CAE分析,是否有分析报告让客户确认;
料道,浇口类型、尺寸,浇口点数、位置、结构是否正确合理、平衡,图样上是否表达清楚(标准要求浇口放大4倍比例)
浇口是否自动脱落,浇口是否影响产品外观;
多型腔的产品和非相同产品的复合型腔、流道分布、注塑压力是否平衡
模具主流道设计是否太长或太短,浇口套的进料处是否离注塑机的定模镶板太深,浇口套有关尺寸是否正确;
料道是否设置冷料穴,是否设置料道排气;
多型腔的模具是否设置单独的流道转换结构;
流道内的所有交叉、转折处是否有死角;
拉料杆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达到客户的要求;
热流道的流道板及加热圈电功率是否达到要求;
热流道的喷嘴是否漏料或堵塞,设计是否合理;
电源线是否从天侧进出;
电线槽转角处是否圆角过渡(最小圆角半径为6.5mm),所有电线是否编号,并用护管集结起来组装在一个分配盒中;
压力传感器是否需要,设计是否合理;
进料口偏心,偏心距是否按照标准设计,顶出孔是否保持同步偏位;
二、模温控制方面
热流道的多喷嘴的流道板上是否刻有相应的进料口的编号;
冷却水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冷却水设计原则和标准要求设计;
冷却水管接口是否设置在反操作面;
冷却水的水道位置及尺寸是否正确,是否满足成型工艺要求;
堵头、隔水片、水管接头及沉孔的大小和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三路以上的水路是否设置分流器,是否设置在反操作面;
冷却效果不好的模具结构是否采用铍铜或散热棒、铜合金;
有无进出水路标志,进用“IN”、出用“OUT”编组及示意图铭牌;
冷却水管接头的螺纹规格(NPT、PT、PS、PF)是否正确;
流道或热流道喷嘴附近有无冷却水结构;
三、模具材质和热处理方面
模具焊接是否经过质量部认可和签字、是否开过施工单(国外进口模具需客户同意签字烧焊,其烧焊一切后果由制造商负责,同时图样上要注明“此处烧过电焊”字样);
用户要求动定模进行应力释放,图样上有无要求;
模具材质选用是否正确,热处理方法、硬度是否合理;
模具材料是否代用(一般不得随意代用,如代用需要客户同意);
模具的材料是否有质保单(要求生产厂家的质保单);
模具零件热处理是否有热处理质保单;
排气困难的模具结构是否选用烧结合金多孔材料;
导套、滑块压条、耐磨块等材料是否根据客户的要求来选用;
模架的材料选用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特别是整体的模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