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注册】点击左边“微信账号登陆”图标,微信扫描即自动注册并登陆
搜索
查看: 1045|回复: 0

[交流分享] 31条模具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做到的话将会节省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4 15: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产品图面人公差尺寸的情况下,模具在设计过程中先做留钱处理。



2.当产品存在肉厚不均的情况下,产品做成平均肉厚,成型后要据产品变形情况再做单边加胶处理。



3.产品在分析过程中,存在变形分险的情况下,先做反变形处理,也可以先将产品肉厚做薄,根据产品的实际变形情况,再做加胶处理。



4.滑块导轨的高至少要为滑块高的1/3,以保証滑块稳定以及滑动顺畅。



5.有滑动摩擦的位置注意开设润滑槽,为了防止润滑油外流,不宜把槽开成“开式”,而应该为“封闭式”,一般可以用单片刀在铣床上直接铣出。



6.入子的靠位部分长度公差为-0.02MM,模仁相对应的靠位公差为+0.02MM.



7.模仁材料使用NAK80 时,入子、斜顶等用SKH9、SKH51(材料处理:室化处理,也可以不要)的材料,必要时可以使用VIKING 材料,防止相同材料在去运动中烧死。



8.入子大小公差设为-0.02MM,模仁上入子孔对应的公差为+0.01~0.02MM,方便钳工装配。



9.模仁上的线割方孔尖角部分用R0.20 过度,对应的入子部分也为R0.20,以对应线切割时的线径影响,同时可以防止尖角部分磨损,而产生益边。



10.滑块底部的定位珠相对应的小凹坑寸法一般为底径φ3 夹角90°-120°的圆锥孔。



11.固定侧的拔模角应该大于可动侧,以便离型留在可动侧;而且可以防止部品变形,尤其是壁薄,件长容易变形的零件,固定侧对它的拉力不均容易使部品翘曲,或留在固定侧。



12.对于侧面抽芯力大而部品精度要求又严的零件,最好采用二次抽芯结构。



13.斜顶的设计角度常规为3~15度,常用角度5~8度最佳。



14.为防止潜伏式浇口在部品顶出时刮伤部品,在流道离潜伏式浇口2-4mm 处增加一锲形块,高约为流道一半,夹角为单边10°,供顶出时折断浇口。



15.主流道设计时尽量使用圆形,或者是U型,因为圆形流道在充填过程中,阻力最小。



16.开闭器尽量用机械开闭器,如果产量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树脂开闭器。



17.需要咬花的外观品,拔模斜度的设计需要考虑咬花的程度,以免造成外观拉伤。有些突出部位,考虑咬花后截面会变大,实际加工时应该单边小0.03-0.05MM。



18.如果外观面做咬花时,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在产品根部1~2MM,处追加拔模角度,防止产品在成型中根部拉伤。



19.加纤的收缩率为流动方向小千分之1~2,垂直于流动方向大;不加纤的则正好相反。



20. 电极的抛光一般用1000 的砂纸精抛,但外观电极需要用1200 以上的砂纸精抛;模仁的抛光用1500,但要求有镜面的则要用3000 的砂纸,最后用钻石膏和脱脂棉来精抛。配入子时,先用400 的砂纸,再用800 的砂纸进行抛光。

21.模具设计中,为了不影响部品的使用,常需在部品表面凹进一块,让浇口剪断残余低于部品表面,内凹深度以满足浇口残余低于部品表面的前提下越浅越好,一般为0.3-0.5mm,太深则会影想成形时的尺寸。



22.为了改善部品距离浇口较远端的填充性能,可以在这些部位开设逃气槽,增加入子;这一点,设计前尤其应该考虑的,定结构时,应该有这样一种观念:尽量让流体在模腔内流动时各个部分的压力,温度均恒。



23.部品肉薄,成形困难的模具,如王锋的0001 与0002,通过加大点浇口可提高其成形性能,但是并非越大越好,如果过大,浇口剪断时会从部品上撕下一些肉,形成一个凹坑,同时,部品的取向作用会增大,易变形。因此点浇口以¢0.5-1.2mm 为宜。



24.电火花加工中,放电间隙和加工精度有直接联系(一般认为为3:1)。



25. 当模仁的一侧大于200MM,为了方便装配,需要使用压紧块斜度为3°、5°



26.设计模具时首先应该考虑零件的加工工艺,尽量避免使用放电与线割,而要尽量考虑使用铣床和磨床的方式,因为从加工成本、加工精度与加工时间来说,前者都比不上后者,虽然慢走丝线切割的精度不错。



27.设计时应该避免形状简单,但又需大面积的平面放电,既费时,精度又难保证,而且加重钳工的钳配工作量。



28.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阶梯形的又需要面与面相互贴合的上下模仁设计,这样常常难以加工。模具达人微信公众号都是干货!



29.模具的量产要求为10000-15000/月时,模具需要做硬模(模仁需要热处理),节省后续量产中的抛光时间。



30.滑块的安全距离一般为1.5~5MM,当产品需要四面滑块时,为了方便取产品以及维修,安全距离10~15MM。



31.分模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做周圈排气,深度根据塑胶材料来确定,流道周围常常开设排气槽,对一般模具排气槽的外边一般为0.3~0.5mm 深。
【温馨提示】技术问题请优先发到问答专栏,优胜教师团队将及时回复,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